中企出海如何从容驾驭 业内建议将风控置于投资决策链起点   

2025-03-25 17:14:22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对外贸易发展”“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那么,中企出海如何弥补短板、从容驾驭?

  近日,在由江泰国际合作联盟、江泰全球救援联盟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上,业内专家围绕企业关注的海外营商环境、行业机遇及“走出去”面临的新挑战及对应解决方案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强调,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走出去”只是对自己有利,而不给当地带来益处,这种“走出去”是不可持续的。他指出,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国外已经创建40多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未来,中国还要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造桥修路,同时也要扩大对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和江泰全球救援联盟主席沈开涛指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到“重塑阶段”。中企不再是只谋取短期利润,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生态构建,其中风险防控已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存底线。他强调,只有筑牢风控根基、实现“保本”,才能获得稳健回报。

  沈开涛建议,对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有防患于未然的思维,将风控置于投资决策链的起点。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规避潜在风险,避免陷入法律不合规、金融波动、供应链断裂等危机之中。

  第二,在缺乏对外投资风控经验时,广大中小企业应向专业机构多多请教,及时学习先进成熟的方法,依托现有的综合风险防控服务平台,借力出海。

  第三,对外投资要把风控措施落实到位。前期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政策分析和法律评估,以确保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在执行期间,要建立健全合规管理、财务安全和运营应急体系,以降低外部突发因素对业务的冲击;在长期发展中,企业更应注重本地化经营,与东道国政府、行业机构、法律顾问及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研究分析师贾天楚谈到,目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集中在基建、能源、制造等领域,涉及金融与数字经济、新旧能源、基础设施、工业制造、消费、通信物联网与传媒等行业。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存在行业、区域、模式单一等现象。中企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产业布局、投融资活动、业务协同等方面的全球化发展仍任重道远。贾天楚建议,中企应继续扩大生产要素的海外保障,输出中国制造模式和能力,拓展海外需求的增量空间。

  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江泰保险经纪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李翊文提出了“七步法”:1、企业战略目标。2、业务模式,行业市场地位。3、信用风险管理目标。4、组织人员:组织、职责、人员、协作。5、政策流程:政策、流程、规则、协同。6、管理系统: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7、管理工具:保险、融资。他强调,中企应寻求在区域和行业中摆脱内卷,突出重围。 (记者 郭伟莹)

责任编辑:贺国华

免责声明:中企新传媒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对外贸易发展”“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那么,中企出海如何弥补短板、从容驾驭?

2025-03-25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会上,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正式发布,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新动能。

2025-03-25

  3月23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5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五届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2025”)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2025-03-25

  在“消费提振年”的政策东风下,实体零售作为扩内需的核心载体,正经历从“渠道价值”到“体验价值”的跃迁。这个深度链接14亿人日常生活的行业,既是稳就业的民生底盘,更是感知消费活力的神经

2025-03-25

  据海南省委外办消息,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框架下主题论坛之一,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将于3月25日举办。相较前四届,今年分论坛呈现出规模和规格双突破、主题议题宏观务实

2025-03-25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海鸥厅举行。会上发布了《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

2025-03-25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